塞上金秋,山青水碧,風光旖旎。9月16日,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(銀川)授牌儀式暨2023“美麗寧夏”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活動(第二階段)在銀川舉辦,10余位全國知名作家、學者、編輯與寧夏本土作家代表一同見證了生態文學“國字招牌”落戶銀川。
此前,“2023‘美麗寧夏’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活動(第一階段)”已于今年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成功舉辦,有力提升了“美麗寧夏”建設的媒體關注度和社會美譽度。來自全國20多位知名作家、評論家、編輯以文學形式展現“寧夏藍”“黃河清”“賀蘭晴”“六盤綠”“羅山翠”“閱海秀”等寧夏生態環境之美,部分作品已通過相關報紙雜志陸續刊發,也彰顯了寧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文學傳播力、影響力和感染力。
天下黃河富寧夏,塞上江南風景異。寧夏是沿黃9省區中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,同時,也是全國重要的生態節點、生態屏障、生態通道,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的地位重要、責任重大。近年來,寧夏堅定擔當黨中央賦予的“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”的使命任務,堅持生態優先戰略,交出了山清水秀的生態保護新答卷,同時也為生態文學賦予了厚重底蘊,提供了創作空間,注入了強勁動力。作為寧夏的首府,銀川更是一片“文學的福地”。馥郁芳香的葡萄美酒、“石頭上的史詩”賀蘭山巖畫、史前文明遺址水洞溝、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……這里有說不盡的故事,道不盡的美景,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稟賦,無可復制的氣候環境條件,人民群眾的火熱生動實踐,積淀了堅忍執著的精神品格和深刻厚重的文學底色,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,有力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。
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致辭時表示,寧夏將全面推進《關于促進新時代生態文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》落地見效,在繁榮發展生態文學、推進生態文化建設中發出寧夏聲音、作出銀川表達,在踐行“兩山理論”、推動“美麗中國”建設中展現寧夏作為,“2023‘美麗寧夏’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活動(第二階段)”再次啟動,銀川市成為指導意見發布后首個由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、中國散文學會共同授予的“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”。
接下來,銀川市將以本次“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”落戶為契機,吸引更多作家、評論家、編輯走進寧夏、走進銀川,以更廣闊的生態視野、文學視域、在地視角,聚焦新時代黃河與賀蘭山自然資源保護、生態產業創新發展、生態文化建設、全社會生態價值理念培育等時代主題進行生態書寫,推出一批有品質的生態文學作品,形成一批有特點的生態文學活動,產生一批有價值的生態文學研究成果,推動寧夏、銀川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和生態文化建設大局。
當日,會議還向全國作家發出了《2023促進新時代生態文學繁榮發展銀川倡議》,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、評論家李曉東帶來了《新時代文學生產機制、創作取向和主要成果》主題講座;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、《人民文學》編審楊海蒂向與會作家做了《非有大情懷,即無大藝術》的文學專題講座。
授牌儀式結束后,與會作家走進賀蘭山區域,圍繞閩寧鎮生態扶貧、賀蘭山生態功能提升、生態廊道修復、葡萄酒生態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集中采風并陸續開展創作。
該活動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和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指導,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、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、銀川市人民政府主辦,銀川市委宣傳部、寧夏作家協會、寧夏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、銀川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承辦。